本站
非官方網(wǎng)站,信息完全免費,僅供參考,不收取任何費用,具體請以官網(wǎng)公布為準!
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名稱:國際經濟學 考試科目代碼:853
一、考試要求
1.要求考生撐握國際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試大綱只為考生提供復習線索和復習重點,但范圍覆蓋指定參考書的全部內容,但不超出參考書。
3.考題會與大綱所列的內容相關,但題型和角度會有變化。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緒論
一、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國際經濟學與一般經濟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一)國際經濟學與一般經濟學的聯(lián)系
(二)國際經濟學與一般經濟學的區(qū)別
三、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古代的世界貿易
(二)地理大發(fā)現(xiàn)后的國際貿易
(三)工業(yè)革命后的世界貿易
(四)二戰(zhàn)后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四、國際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
(二)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
五、國際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一)學習方法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典貿易理論
第一節(jié) 古典貿易理論的演進
一、亞當••斯密之前的貿易思想
(一)早期的貿易思想
(二)重商主義的貿易思想
(三)重農學派的貿易思想
二、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
三、大衛(wèi)•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
第二節(jié) 絕對優(yōu)勢理論
一、核心思想
二、假設與論證
(一)基本假設
(二)理論分析
三、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三節(jié) 比較優(yōu)勢理論
一、核心思想
二、假設與論證
(一)基本假設
(二)理論分析
(三)模型分析
三、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三章 新古典貿易理論
第一節(jié) 新古典貿易理論的演進
一、新古典貿易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
二、新古典貿易理論中的基本概念
(一)生產要素與要素價格
(二)要素密集度與要素密集型產品
第二節(jié) 要素稟賦理論
一、核心思想
二、假設與論證
(一)基本假設
(二)理論分析
(三)模型分析
三、貿易條件與提供曲線
(一)貿易條件
(二)提供曲線
四、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三節(jié) 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
一、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
二、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
三、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四節(jié) 羅伯津斯基定理
一、核心思想
二、假設與論證
(一)基本假設
(二)理論推導
三、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五節(jié) 對新古典貿易理論的經驗分析
一、里昂惕夫之謎
二、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
(一)勞動效率說
(二)人力資本說
(三)貿易保護說
(四)自然資源說
(五)研究與開發(fā)要素說
(六)要素密集度逆轉說
第四章 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新貿易理論的發(fā)展
一、新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一)同類產品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
(二)發(fā)達工業(yè)國家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
(三)產業(yè)領先地位不斷轉移
(四)跨國公司對全球許多產業(yè)形成壟斷
二、新貿易理論分析的起點:對H-O模型假定的放松
第二節(jié) 產業(yè)內貿易理論
一、產業(yè)內貿易的含義
(一)產業(yè)內貿易的概念
(二)產業(yè)內貿易的特征
(三)產業(yè)內貿易的類型
(四)產業(yè)內貿易的測度
二、產業(yè)內貿易的理論解釋:不完全競爭和規(guī)模經濟
(一)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二)規(guī)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三、同質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相互傾銷模型
四、水平差別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新張伯倫模型和新霍特林模型
(一)新張伯倫模型
(二)霍特林-蘭卡斯特-赫爾普曼模型(新霍特林模型)
五、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新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和自然寡占模型
(一)新赫克歇爾-俄林模型
(二)自然寡占模型
六、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三節(jié)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一、技術差距論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內容
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一)產品生命周期劃分
(二)階段特征
(三)技術周期與比較優(yōu)勢
三、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四節(jié) 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
一、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的核心思想
(一)微觀競爭機制
(二)中觀競爭機制
(三)宏觀競爭機制
二、國際競爭優(yōu)勢“鉆石”體系
(一)“鉆石”體系的關鍵要素
(二)“鉆石”體系的輔助要素
三、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動力系統(tǒng)
(一)“鉆石”體系內的提升動力
(二)基于產業(yè)集群的國家競爭優(yōu)勢提升
四、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發(fā)展階段
(一)要素導向階段
(二)投資導向階段
(三)創(chuàng)新導向階段
(四)富裕導向階段
五、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五章 保護貿易理論
第一節(jié) 重商主義
一、重商主義產生的背景
二、重商主義的核心思想與發(fā)展階段
三、重商主義者的政策主張
(一)貨幣政策
(二)獎出限入政策
(三)發(fā)展本國工業(yè)的政策
四、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二節(jié) 幼稚產業(yè)保護理論
一、幼稚產業(yè)保護理論產生的背景
二、幼稚產業(yè)保護理論的基本思想和理論基礎
(一)基本思想
(二)理論基礎
三、幼稚產業(yè)保護理論的政策主張
(一)漢米爾頓保護論的政策主張
(二)李斯特幼稚產業(yè)保護理論的政策主張
四、理論擴展
(一)穆勒-巴斯塔布爾-肯普標準
(二)小島清標準
五、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三節(jié) 超保護貿易理論
一、超保護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二、超保護貿易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對古典派自由貿易理論的批評
(二)鼓吹貿易順差有益,貿易逆差有害
(三)提出貿易保護的主張
三、理論擴展
(一)就業(yè)理論
(二)對外貿易乘數(shù)理論
四、超保護貿易理論的政策主張及特點
(一)政策主張
(二)政策特點
五、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四節(jié) “中心-外圍”理論
一、“中心-外圍”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中心-外圍”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普雷維什將世界經濟體系劃分為中心和外圍兩大類
(二)外圍國貿易條件不斷惡化(“普雷維什命題”)
(三)外圍國必須實行工業(yè)化,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
(四)外圍國家實施保護貿易政策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三、政策主張
四、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五節(jié) 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及其他貿易保護的依據(jù)
一、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二、戰(zhàn)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的主要思想和產業(yè)選擇
(一)利潤轉移理論
(二)外部經濟理論
三、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的政策主張及前提條件
(一)政策主張
(二)前提條件
四、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五、其他貿易保護的依據(jù)
(一)促進產業(yè)多元化及產業(yè)結構轉換
(二)改善貿易條件和國際收支
(三)保護和增加就業(yè)論
(四)貿易政策的非經濟論據(jù)
第六章 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政策
一、國際貿易政策概述
(一)國際貿易政策的含義
(二)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三)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與執(zhí)行
二、國際貿易政策的基本形式
(一)自由貿易政策
(二)保護貿易政策
三、國際貿易政策的演變
(一)中世紀時期:鼓勵進口的政策
(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保護貿易政策
(三)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自由貿易政策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超保護貿易政策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短暫的貿易自由化
(六)20世紀70年代:新保護貿易政策
(七)20世紀80年代:戰(zhàn)略性貿易政策
(八)20世紀80年代以后:管理貿易政策
第二節(jié) 進口管理措施
一、關稅概述
(一)關稅的定義與作用
(二)關稅的種類
(三)關稅征收標準和征收依據(jù)
二、關稅的經濟效應分析
(一)貿易小國的關稅經濟效應
(二)貿易大國的關稅經濟效應
(三)最優(yōu)關稅和報復關稅
(四)關稅結構和有效保護率
三、非關稅措施的主要形式
(一)非關稅措施的定義與特點
(二)非關稅措施的種類
(三)非關稅措施的經濟效應
第三節(jié) 出口管理措施
一、出口鼓勵措施
(一)出口信貸
(二)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
(三)出口信貸保險
(四)出口退稅
(五)出口補貼及經濟效應
(六)商品傾銷
(七)外匯傾銷
(八)成立經濟特區(qū)
(九)通關便利化
二、出口管制措施
(一)出口管制商品
(二)出口管制的形式與手段
第四節(jié) 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一、自由貿易理論與保護貿易理論
(一)支持自由貿易的觀點
(二)支持保護貿易理論的觀點
二、利益集團與貿易政策
(一)利益集團的存在
(二)利益集團對貿易政策的影響
三、代表性理論和模型
(一)關稅形成模型
(二)游說支出模型
(三)中間選民模型
(四)保護待售模型
第七章 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
第一節(jié) 經濟增長的內涵和類型
一、經濟增長的內涵
(一)經濟增長的概念
(二)經濟發(fā)展與經濟增長
二、經濟增長的類型
(一)平衡增長
(二)不平衡增長
第二節(jié) 經濟增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經濟增長的生產效應
(一)中性增長
(二)順貿易傾向增長
(三)超順貿易傾向增長
(四)逆貿易傾向增長
(五)超逆貿易傾向增長
二、經濟增長的消費效應
(一)中性消費效應
(二)順貿易傾向消費效應
(三)超順貿易消費效應
(四)逆貿易消費效應
(五)超逆貿易消費效應
三、經濟增長的貿易效應
(一)中性生產效應與中性消費效應的經濟增長
(二)順貿易傾向生產效應與逆貿易傾向消費效應的經濟增長
(三)順貿易傾向生產效應與超逆貿易傾向消費效應的經濟增長
(四)超順貿易傾向生產效應與逆貿易傾向消費效應的經濟增長
(五)中性生產效應與超逆貿易傾向消費效應的經濟增長
第三節(jié) 要素增長與國際貿易
一、生產要素增長與貿易條件
(一)貿易條件
(二)貿易小國情形
(三)貿易大國情形
二、經濟增長的放大效應與消極影響
(一)放大效應
(二)負面效應
三、技術進步與國際貿易
(一)中性技術進步
(二)勞動節(jié)約型技術進步
(三)資本節(jié)約型技術進步
第八章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經貿組織
第一節(jié)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
一、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
(一)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
(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類型
(三)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產生的原因
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經濟效應
(一)關稅同盟的靜態(tài)效應
(二)關稅同盟的動態(tài)效應
三、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踐
(一)主要的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二)中國參與的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第二節(jié) 國際經貿組織
一、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
(一)關貿總協(xié)定的產生
(二)關貿總協(xié)定的宗旨及組織機構
(三)關貿總協(xié)定的八輪多邊談判
(四)烏拉圭回合
二、世界貿易組織
(一)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職能、組織機構與爭端解決機制
(二)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三)多哈回合
三、其他國際經濟貿易組織
(一)聯(lián)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
(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三)世界銀行
第九章 要素流動與國際貿易
第一節(jié) 資本的國際流動
一、資本國際流動的內涵
(一)資本國際流動的方式
(二)資本國際流動的現(xiàn)狀
二、資本國際流動的利益變動分析
三、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一)發(fā)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二)發(fā)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四、資本的國際流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一)資本的國際流動與商品貿易的替代
(二)資本的國際流動與商品貿易的互補
第二節(jié) 勞動力的國際流動
一、勞動力國際流動的內涵
二、勞動力國際流動的福利變動分析
三、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
(一)財政影響
(二)人才流失
(三)社會影響
第三節(jié) 技術的國際流動
一、技術國際流動的內涵
(一)技術國際流動的原因
(二)技術國際流動的形式
(三)國際技術貿易的內容
(四)國際技術貿易的交易形式
二、技術國際流動理論
(一)技術差距論
(二)新經濟增長理論
(三)外國直接投資的技術轉移思想
三、外國直接投資對東道國技術進步的作用
(一)直接效應
(二)間接效應
第四節(jié) 跨國公司
一、跨國公司的形式
二、企業(yè)跨國經營的主要動機
(一)市場尋求型
(二)資源尋求型
(三)技術尋求型
(四)戰(zhàn)略資產尋求型
三、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
(一)跨國公司促進了全球的商品生產和流通
(二)跨國公司促進了資本的國際流動
(三)跨國公司促進了技術的國際轉移
第十章 匯率與匯率決定理論
第一節(jié) 外匯和外匯匯率
一、外匯
(一)外匯的定義
(二)外匯的特點
(三)外匯的作用
二、匯率的標價方法
(一)直接標價法
(二)間接標價法
三、外匯匯率分類
(一)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可分為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二)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可分為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三)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可分為買入?yún)R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
(四)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可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五)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可分為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六)按照外匯匯率總體程度可分為雙邊匯率和郵箱匯率
第二節(jié) 外匯市場
一、外匯市場的含義與性質
(一)外匯市場的含義
(二)外匯市場的性質
二、外匯市場的參與者
(一)進出口商及其他外匯供求者
(二)外匯銀行
(三)外匯經紀人
(四)中央銀行
三、外匯市場的功能
(一)轉移和交易功能
(二)套期保值功能
(三)投機功能
第三節(jié) 外匯交易
一、外匯風險的概念
二、外匯交易的類型
(一)即期外匯交易和遠期外匯交易
(二)套匯
(三)外匯期貨交易
(四)外匯期權交易
(五)外匯互換
(六)利差交易
第四節(jié) 匯率制度分類和人民幣匯率制度
一、匯率制度分類
二、人民幣匯率制度現(xiàn)狀
(一)第一階段
(二)第二階段
第五節(jié) 匯率決定理論
一、匯率決定的貿易論與彈性論
(一)國際借貸理論
(二)彈性論
二、匯率決定的購買力平價理論
(一)絕對購買力平價
(二)相對購買力平價
(三)對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平價
三、匯率決定的利率平價理論
(一)拋補的利率平價
(二)無拋補的利率平價
(三)對利率平價理論的平價
四、匯率決定的貨幣主義理論
(一)貨幣主義的彈性價格模型
(二)貨幣主義的黏性價格模型
(三)對貨幣主義匯率理論的平價
第十一章 國際收支
第一節(jié) 國際收支平衡表
一、國際收支的概念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構成
(一)經常項目
(二)資本和金融項目
(三)儲備資產
(四)凈誤差與遺漏
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則
(一)記賬準則
(二)記賬實例
第二節(jié) 國際收支平衡與失衡
一、國際收支平衡的含義
二、國際收支差額分析
(一)貿易收支差額
(二)經常賬戶差額
(三)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
(四)總差額
三、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與類型
(一)周期性失衡
(二)結構性失衡
(三)貨幣性失衡
(四)收入性失衡
(五)偶發(fā)性失衡
第三節(jié) 國際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國際收支差額的經濟學解釋
(一)經常項目差額
(二)總差額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一)對表內各個項目逐項進行分析
(二)對表內各項目局部差額進行分析
(三)對國際收支總差額進行分析
(四)對一個國家不同時期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綜合起來進行分析
三、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國際收支概況
(二)具體分析
第十二章 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
第一節(jié) 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彈性分析法
一、彈性的基本概念
(一)彈性的定義
(二)進(出)口需求(供給)彈性
二、馬歇爾-勒納條件
(一)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前提假定
(二)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具體表述
(三)馬歇爾-勒納條件的數(shù)理推導
(四)馬歇爾-勒納條件的作用機制
(五)有關馬歇爾-勒納條件中進出口需求彈性的估計
三、J曲線效應
(一)J曲線效應
(二)J曲線效應發(fā)生的原因
(三)J曲線效應和修正的彈性估計
四、本幣貶值對貿易條件和國內價格的影響
(一)本幣貶值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二)本幣貶值對國內價格的影響
五、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二節(jié) 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收入分析法
一、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吸收分析法
(一)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內容
(二)貨幣貶值與吸收
(三)簡要評價
二、國際收支調整的乘數(shù)分析法
(一)乘數(shù)分析法的假設前提
(二)乘數(shù)分析法的貿易小國模型
(三)貿易大國的對外貿易乘數(shù)
(四)簡要評價
第三節(jié) 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貨幣分析方法
一、貨幣分析法的基本內容
(一)貨幣分析法的假設條件
(二)貨幣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三)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分析法
(四)浮動匯率制下的貨幣分析法
二、貨幣分析法的政策主張
(一)所有國際收支不平衡本質上都是貨幣現(xiàn)象
(二)國際收支失衡必然是暫時的
(三)匯率變動只是國內信貸控制的替代方法
(四)關稅、進出口限額、外匯管制等,只是由于其能影響到國內貨幣需求,所以才會改善國際收支
三、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法的特點
(一)不同國際收支理論的研究側重點不同
(二)運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三)政策主張不同
(四)在同一變量影響國際收支的問題上,得出的結論不同
四、簡要評價
(一)貢獻
(二)不足
第十三章 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均衡
第一節(jié) 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目標與政策工具
一、宏觀經濟目標
(一)內部均衡
(二)外部均衡
(三)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系
二、政策工具與政策搭配
(一)開放條件下的政策工具
(二)開放經濟下的政策搭配原理
第二節(jié)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及其擴展
一、產品市場和IS曲線
二、貨幣市場和LM曲線
三、國際收支均衡與BP曲線
第三節(jié) 固定匯率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
一、資本完全流動時的經濟政策
(一)資本完全流動時的貨幣政策
(二)資本完全流動時的財政政策
二、資本完全不流動時的經濟政策
(一)資本完全不流動時的貨幣政策
(二)資本完全不流動時的財政政策
三、資本不完全流動時的經濟政策
(一)資本不完全流動時的貨幣政策
(二)資本不完全流動時的財政政策
第四節(jié) 浮動匯率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
一、浮動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
二、浮動匯率制下的財政政策
第五節(jié) 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與國際協(xié)調
一、國際經濟政策協(xié)調的必要性
二、國際經濟政策協(xié)調的理論依據(jù)
(一)博弈論
(二)濱田圖示
三、國際經濟政策協(xié)調的內容
四、國際經濟政策協(xié)調的實踐
第十四章 國際貨幣體系
第一節(jié)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的產生
二、金本位制的類型
(一)金幣本位制
(二)金塊本位制
(三)金匯兌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jié)機制
四、金本位制的崩潰及原因
五、金本位制的作用
第二節(jié) 布雷頓森林體系
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生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
(一)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
(二)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
(三)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
(四)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
三、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點
(一)貨幣比價方面
(二)匯率調節(jié)機制方面
(三)貨幣兌換方面
(四)國際儲備方面
(五)國際結算原則方面
(六)黃金流動與兌換方面
四、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及原因
(一)從美元荒到美元過剩
(二)美元危機的爆發(fā)
(三)美元停止兌換黃金
五、“三元悖論”與國際貨幣體系
六、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第三節(jié) 牙買加體系
一、牙買加體系的產生
二、牙買加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實行以浮動匯率制為中心的多種匯率制度
(二)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三)增強特別提款權的作用,增加成員國基金份額
(四)擴大信貸額度,以增加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融資
三、牙買加體系的特點
(一)國際儲備資產多元化
(二)匯率安排多樣化
(三)多種渠道調節(jié)國際收支
四、牙買加體系的作用與缺陷
(一)牙買加體系的積極作用
(二)牙買加體系的缺陷
五、牙買加體系的改革
(一)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構
(二)成立金融穩(wěn)定理事會
(三)將G20峰會作為協(xié)調全球經濟的平臺
(四)制定《巴塞爾協(xié)議III》
第四節(jié) 歐洲貨幣一體化與歐元
一、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
二、歐元誕生的理論基礎: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
三、歐債危機與歐元的未來
(一)歐債危機的爆發(fā)
(二)歐債危機的主要原因
(三)歐元的未來
第五節(jié) 國際貨幣體系的實踐與未來
一、國際貨幣體系進一步改革面臨的困境
(一)國際儲備貨幣問題
(二)匯率制度問題
(三)話語權問題
二、人民幣國際化與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構建
第十五章 世界經濟危機及其影響
第一節(jié) 經濟危機概述
一、經濟危機的特點
二、經濟危機的類型
三、經濟危機的根源
第二節(jié) 經濟危機的處理與應對
第三節(jié) 典型經濟危機及其影響
一、大蕭條
(一)大蕭條的發(fā)生及傳導
(二)大蕭條的影響
(三)大蕭條的救助方案
(四)大蕭條的原因
二、亞洲金融危機
(一)亞洲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及傳導
(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三)亞洲金融危機的救助方案
(四)亞洲將金融危機的原因
三、美國次貸危機
(一)次貸危機的發(fā)生及傳導
(二)次貸危機的影響
(三)次貸危機的救助方案
(四)次貸危機的原因
四、歐債危機
(一)歐債危機的發(fā)生及傳導
(二)歐債危機的影響
(三)歐債危機的救助方案
(四)歐債危機的原因
第四節(jié) 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與政策協(xié)調
一、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二、國際政策協(xié)調的變化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80分鐘
2. 試卷分數(shù):150分
3.題型結構:(1)基本概念
(2)簡答題
(3)論述題
四、參考書目
張為付等編:《國際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版)
學習文檔 http://xjuit.com/wen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