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網站,信息完全免費,僅供參考,不收取任何費用,具體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2016級第三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測試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18分)
(一)(6分,每題2分)
1.B(“ 自然界中實有的動物”錯,原文為“一般是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實物”)
2.C(“從第二階段開始龍由實體走向虛擬”錯,原文說“龍的形象組合日益復雜化,逐步擺脫了動物原型的束縛”,由此可見龍開始也并不是實體。)
3.C(“其他氏族圖騰不具備龍的內涵”錯,原文是“龍圖騰具有了上述許多氏族圖騰所不具備的特點”,且“最終只能走向衰落,甚至消亡”的說法過于絕對)
(二)(12分)
4.(2分)A(不是鋪墊)
5.(4分)以自然環境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表現當時兩個階級相互斗爭的殘酷現實:“海在咆哮”“狂吼”充分展現瑪莎親手擊斃中尉后痛苦的內心世界;“波濤洶涌”“互相沖擊”暗示著兩個階級之間仍然進行著殘酷、激烈的斗爭。 (總說2分,解釋各1分)
6.(6分)瑪莎內心矛盾,在追求愛情與忠于信仰之間痛苦地進行選擇:作為戰士,瑪莎是一名出色的神槍手,服從政委命令,忠于自己的信仰,面對可能逃脫的中尉,她果斷地選擇開槍;作為女性,瑪莎溫柔善良,敢于追求愛情,在荒島上渡過了一段美好地時光,中尉被她開槍打中后,她痛苦萬分。 (劃線處各2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27分)
7.(2分)C(啟:稟告)
8.(2分)A
9.(2分)B(“雖然其母不是親生”錯)
10.(1)怎么能夠允許自己因為(母親)實際年齡沒滿八十歲,而借此貪求功名利祿呢?況
且回家奉養母親,又符合我內心的愿望(想法)。 (4分,劃線處、大意各1分)
(2)最后(何子平)被任命為吳郡海虞縣令,縣里給的俸祿只用來贍養母親一個人,而他
的妻子、孩子不能侵占(使用)一絲一毫。 (4分,劃線處、大意各1分)
11.(4分)C、D(C.“虛實相生”錯;D.“故國鶯花又誰主?”一句不是表現詞人憂慮“鶯花是否有人養護”,而是寄托自己排解不開的故國之思)
12.(4分)①家國之思,詞人由立春節氣聯想到故國迎春習俗,回憶盛景,以樂襯哀,表達了對家鄉、故國濃濃的思念之情;②羈留之苦,詞人出使金國卻被羈押,身處異國,有苦難言,只能借助東風帶去自己的思念。 (每點2分,意思接近即可)
13.(5分)
(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每空1分,與原文不符該句不得分)
三、(15分)
14.(2分)A(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沸反盈天:形容人聲喧囂雜亂;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對人內心震動很大;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可是卻譏笑別人)
15.(2分)D (A語意重復,“勢必”與“將”重復;B搭配不當,“植被覆蓋率”不是“問題”;C主語缺失,去掉“使”。)
16.(2分)A(見教材p100)
17.(4分)①人們并不愿意相信“真相” ②那些“謠言”反倒贏得了更多人的認可
③什么叫做謠言?
(寫對一處給1分,寫對兩處給3分,寫對三處給5分)
18.(4分)①蒞臨——來到 ②惠贈——贈送
③垂詢——咨詢 ④姑妄言之——(刪去)
(每處1分)
四、(40分)
19.作文(40分,參考《2017高考語文作文評分標準及細則》)
附【參考譯文】
何子平,是廬江灊地的人。何子平世代居住在會稽,小時候就有遠大的志向,在鄉里被人們稱贊。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在揚州,他被征召擔任從事史,每月的俸祿得到的是上等大米,他總是賣出白米買入粟麥。有人問他說:“這么做獲利不多,哪里值得那么麻煩呢?”何子平說:“我的母親在東邊的家里,不這么做就經常連糙米都吃不上,我怎么忍心獨自吃白米飯呢。”每當有人給他贈送美味佳肴,如果不能夠寄送到他的家里,他就不肯接受。
他的母親原本是偏房,官府戶籍登記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本沒有到子女供養的年齡,但是戶籍上的年齡卻已經到了,何子平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母親)。當時鎮軍將軍顧覬之是州上的官員,對(何子平)說:“你母親的年齡實際上未滿八十,這是你親戚朋友都知道的。在州中任職總算有點微薄的俸祿,我將稟告上司挽留你。”何子平說:“朝廷正在要求人們相信戶籍,我母親戶籍上的年齡已經到了,我就應該在家俸養母親。怎么能夠允許自己因為(母親)實際年齡沒滿八十歲,而去貪求功名利祿呢?況且回家奉養母親的愿望,又符合我內心的想法。”顧覬之又勸他以母親年老為由要求縣令照顧,子平說:“實際上還沒有到奉養之年,哪能憑借這個來求得俸祿呢?”顧覬之于是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到家以后,竭盡全力,來保證對家庭(母親)的供養充足。
元嘉三十年,宋文帝被太子劉劭殺死,安東將軍跟隨長史王誕入京討伐,任命何子平為行參軍。何子平認為兇惡悖逆的人(劉劭)殄滅天理,普天之下的人都應該奮起反抗,所以他(暫時)放棄了贍養母親的意愿,接受了官職,動亂被平息后,他又自己免職歸家。接著被授予奉朝請的官職,他沒有接受。最后(何子平)被任命為吳郡海虞縣令,縣里給的俸祿只用來贍養母親一個人,而不允許他的妻子、孩子不能侵占(使用)一絲一毫。有人疑心他太過儉樸,何子平說:“俸祿本來是用來養母親,而不是為了自己。”問的人慚愧地離開了。母親死后,他辭去官職,悲傷異常而毀損身體,已超過“禮”的要求。每到了靈堂頓足慟哭時,他哭得昏死許久方才蘇醒。當時正值大明末年(大明:南朝宋孝武帝的年號),東部的人正鬧饑荒,緊接著又各種戰事,八年時間不能夠舉辦喪事。何子平白天晚上都號哭得捶胸頓足,不肯停止一會兒,他哭叫思慕母親的聲音,一直都像母親剛剛死時的情景。他冬天不穿棉衣,夏天回避陰涼(意為冒著酷暑),每天僅僅吃少量的稀粥,不肯進食有油鹽的飯菜。何子平所居住的房屋破敗不堪,不能遮蔽雨水和烈日,他哥哥的兒子何伯與采集茅草和竹子,想要給他修葺整治,他也不同意,說:“我為母親治喪的事情沒有能完成,是天地間一個有罪之人啊,屋子怎么值得來遮蓋呢?” 蔡興宗擔任會稽太守,對他進行了表彰獎賞。直到泰始六年,何子平才為母親修建了棺槨墓室。何子平在喪事期間因過度哀痛傷身太甚,困窮瘦弱的時間太長了,等到了喪事結束,其外在形象幾乎不能與他本人相聯系了。何子平幼年的時候就堅持節操和品德,以美好的名聲和德行來勉勵自己,即使身處暗室之中,也同樣像接待貴賓一樣要求自己。學習學問態度堅定明確,平時端處不怎么出聲,安于貧苦堅守善良的本分,不追求榮耀與功名,對于退隱的人更加敬重。順帝升明元年,何子平去世,享年六十歲。
學習文庫 http://xjuit.com/sh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