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網站,信息完全免費,僅供參考,不收取任何費用,具體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學參網整理分享長春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2004年以來教學改革特色簡介,供大家考研備考參考!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2004年以來教學改革特色
(團隊設置特色、專業特色、課程特色,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改革措施、實驗教學或實踐性教學、資源建設、網絡教學等)
團隊設置特色
中青結合。在團隊11名教師中,年齡在50年代的教師1名、年齡在60年代的教師4名、年齡在70年代的教師5名。
理論與實踐結合。團隊中的教師都一直從事理論教學,其中多數人都有VI設計、企業策劃、裝潢設計、創作和科研的實踐經驗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
專業特色
藝術設計專業現在包括:傳媒(平面)藝術設計、包裝與印刷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景觀藝術設計等4個專業方向。
本團隊成員組成為:傳媒(平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等2個專業方向的部分教師。
(包裝與印刷設計、景觀藝術設計2個專業方向在2008年才能分出教學)
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總體為:
按照“藝術+文化+設計+工程”理念,努力培養“公司化/作坊化-學研產”三結合應用型、“藝術+文化+設計+工程”復合型、“企業研究(設計院)”模式研究型人才。
在2個專業方向上的具體特征體現:
(1)擴展專業方向的現代化內涵。如傳媒(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在傳統的平面設計基礎上,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把現代影視藝術、網頁平面設計融入到專業培養方案中。
(2)加強基礎設計理論教學與注重設計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在培養計劃中加強了基本理論、綜合藝術理論、造型基本功、專業技能的培養。如在以設計為主的課程體系中,開設環境科學概論、建筑設計、展示設計、材料與工藝、工程制圖、人體工程學、工程管理、工程預算等課程。
(3)加強實踐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這培養計劃中設置了學年論文、藝術設計研究訓練與設計市場調研、藝術設計采風等研究性實驗環節;在本科評建中,建起了絲網印刷、攝影等實驗室。
(4)把藝術與工程有機結合,培養具有設計和工程實踐能力。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在授課過程中,采取理論授課、設計方案和實際工程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工程的設計當中,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直接用于方案設計,做到學有所用直接服務與社會;堅持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與社會時踐,參與全國范圍內的專業競賽、專業大賽和實際工程的投標。并有多人次獲獎。
課程特色
知識的復合性
如:《插圖設計》課程,插圖雖然是造型藝術中的一個門類,但它又包含著若干個畫種,還包括對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作視覺藝術的解釋與傳達。《字體設計》、《廣告設計》、《標志設計》課程教學特色:在教學體系中突破了傳統教學體系的模式,注重“眼、手、心、智”等方面綜合培養,通過信息化教育和交互式學習,使學生更善于思考與分析,在思辨能力和設計能力上得到提高。
技術的綜合性
如:《展示設計》課程,通過理論學習、圖片講解、案例分析、實地參觀、考察、模型制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掌握展覽空間總體設計、環境布局、展臺、展架設計、色彩、燈光效果、材料應用等設計內容和方法, 進行方案設計,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設計技巧,準確把握環境心理和設計的尺度。
《建筑設計》課程,通過理論學習、圖片講解、案例分析、實地參觀、考察等多種手段讓學生了解建筑設計特點和基本知識、建筑的基本結構、構造及材料等相關知識,將所學內容和室內外環境設計要素相結合進行環境藝術綜合方案設計。
內容的選擇性
如: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開設《園林景觀設計》課,與園林設計專業有所不同,我們著重研究的是住宅小區內、工廠、單位、建筑周邊的園林景觀的設計。
能力的實戰性
如:《模型設計》課在制作過程中,是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同學們有時一人做成一個模型、有時是一組幾個人做一個大的模型;在設計和制作的過程中,能讓同學們了解許多材料、結構和工藝流程。模型制作也是一種職業,開設《模型設計》課,為學生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同學們多一項基本技能。
教學的創新性
如:《設計學》對傳統的教學體系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嘗試,突破了傳統教學中把設計學作為一種枯燥的條文來背誦的學習方法,創新性地提出從設計學的時代性、人類性、批判性三個角度的統一去理解設計學的方法論。根據一線設計理論教學經驗,以教學系統化為主,對設計學的發展本身所具有的自身規律和動力、方法論、主體論、本體論、欣賞觀、價值觀、藝術觀等進行深入細致、廣泛的教學研究,在教學中用設計學的方法去追問設計學,力圖全面而形象地展示設計學的框架。教學體系具有:信息量大、創新性、多元性、系統性、集成性、交互性(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采取了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教學方法)的特點。這種初具規模的教學體系,力圖給學生聯想、創新的啟迪,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進入藝術設計學科提供明確的路標;為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直接應用于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改革措施
按照“藝術+文化+設計+工程”理念進行學科專業調整與改革
在“藝術+文化”方面,近期積極論證、建設美術學學科(專業),以強化對設計造型、藝術與文化氛圍營造的支持。
在“設計+工程”方面,積極開展“設計藝術工程體系”建設、“文化藝術建設工程”設計與實踐。
加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課程、教材建設
(1)建設藝術設計類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專業方向優秀課群。平面設計、室內設計校級優秀課,達3門以上。
(2)建設1門以上省級優秀課。
(3)積極爭取在國家級出版社的教材主編、參編出版。
創新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1)按照企業研究(設計院)模式進行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2)在實踐教學環節探索“公司化/作坊化-學研產”相結合的應用型設計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在“公司化/作坊化”實驗室建設基礎上,建立藝術設計大學生創新基地和團隊;
(4)組織導師組指導和支持學生參加省內及國內各類藝術設計專業和社會賽事,定期舉辦學院內的藝術創作、設計、展演競賽和活動;
(5)積極組織師生參加職業技能認證。
實驗教學、資源建設
積極開展和推進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積極建設廣告(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中國書畫與文化教學與科研中心;
建立“公司化/作坊化-學研產”實踐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完善有關政策和管理辦法。
開發社會辦學、科研、設計資源
通過教師科研等途徑,在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的基礎上,積極與社會聯系、爭取“產學研”等合作方式,不斷充實、擴大教學和科研資源。
網絡教學
積極開展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課件開發和使用;積極增加網絡教學環節。
甘孜中考報名系統 http://xjuit.com/ccut/shejixue/